戰國 囧陶片陝西鳳翔發現“囧”字樣戰國陶片

戰國 囧陶片 “囧”字戰國陶片 已有2000年歷史

據新華社4月15日電 陝西省鳳翔縣一位農民近日向文物部門上交了一塊陶器殘片,上面有一個“囧”字。據文物工作者介紹,該陶片已有2000年歷史。

這個刻著“囧”字的陶器殘片是一個盛器的底部,像一個章子:一個“口”,“口”裡有一個“兒”,“兒”下麵是一個小“口”。據文物工作者介紹,這種圖案叫做陶文,可能是一個匠人的名章。


“囧”起源於甲骨文,是在先秦戰國時代,官方發文中常出現的吉祥圖案。2008年以來,“囧”字被網路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

新聞來源:陝西發現“囧”字戰國陶片 陶片已有2000年歷史-搜狐新聞

★ 相關新聞報道:

陝西省鳳翔縣一位農民近日向文物部門上交了一塊陶器殘片,上面有一個“囧”字。據文物工作者介紹,這個有“囧”的陶片,已有2000年歷史。


這個刻著“囧”字的陶器殘片是一個盛器的底部,像一個章子:一個“口”,“口”裡有一個“兒”,“兒”下麵是一個小“口”。據文物工作者介紹,這種圖案叫做陶文,可能是一個匠人的名章。匠人在器物上加蓋自己的名章,是當時比較普遍的做法。

2008年以來,“囧”字已成為網路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頻繁的漢字之一,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其實“囧”字在古代多有使用。

“囧”讀音為jiǒng,起源於甲骨文,是在先秦的戰國時代作為官方發文中經常會出現的吉祥圖案。在篆書字體中,最早的“日”的寫法就是“囧”。後來,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了篆書的寫法,“明”字寫成“囧月”,現在仍有書法家在沿用這種字形。


新聞來源:陝西鳳翔發現“囧”字樣戰國陶片_新聞_騰訊網

陝西鳳翔,一名男子拿著戰國“囧”字陶片,模仿現代的“囧”字表情

“囧”被形容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 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是網路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最頻繁的漢字之一,關於“囧”的網站、商品、出版物等商業開發也蔚為大觀。不過,前兩天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一個農民給文物單位上交的一塊陶器殘片,上面竟也有一個“囧”字。經當地文物部門鑒定,這個有“囧”的陶片是真文物無疑,且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了。

發現 此“囧”疑似名章

這個刻著“囧”字的陶器殘片是為鳳翔縣考古隊幹活的一個農民工撿到的,目前保存在考古隊。考古隊負責人稱,它是一個盛器的底部,形制像一個章子:一個“口”,“口”裡有一個“兒”,“兒”下麵是一個小“口”。


據介紹,這種圖案叫做陶文,戰國時代陶器上的文字,大多是印文,內容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語和年月等,是在製作陶坯時列印的戳記。在甲古文中,“公”字就是上“兒”下“口”,加上印章外框,正好組成“囧”,所以,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叫“公”的匠人的名章。據考古人員介紹,匠人在器物上加蓋自己的名章,是當時比較普遍的做法。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在文物上出現“囧”字。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遠宦帖》上也有類似的一個印記。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書法研究所所長曹建教授認為,《遠宦帖》上的“囧”字印應該系後世加上的,是清代藏家耿信公名字中的“公”字加了印章的邊框。

陶片上,“囧”字非常清晰

啟底“囧”字以前不囧


其實,“囧”字的歷史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種象形字。在先秦的戰國時代,它是作為官方發文中經常會出現的吉祥圖案。在篆書字體中,最早的“日”的寫法就是“囧”。後來,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了篆書的寫法,“明”字寫成“囧月”,現在仍有書法家在沿用這種字形。

在各種典籍裡,“囧”的意思很多,偏偏沒有無奈的意思,現在用它來表示一種尷尬的情緒,也許是因為這個字就像一張無奈的臉。

在許慎的《說文•囧部》中,“囧”是指窗戶通光;屈萬裡的“米囧”,意謂“新米已入倉廩也”;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先生認為,“囧”為祭名,通盟。

另外,在古代有一個人的名字裡也有一個“囧”字,這個人叫“伯囧”,他是一個很古板嚴肅的人。周穆王讓伯囧整頓天下禮制,並為他專門設立了一個官位:太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